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旱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研究进展和展望
王胜, 张强, 张良, 王兴, 杜昊霖, 曾剑, 问晓梅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10.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4)-01-0001
摘要117)      PDF(pc) (4732KB)(178)    PDF(mobile) (4732KB)(14)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短缺。旱区
非降水性水分(Non-precipitation Water,NPW),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源,对旱区生态系统和陆面水分平
衡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非降水性水分研究现状,总结其在西北旱区的观测方法、变化特
征、形成机制及对陆面水分平衡和作物的影响。在结合非降水性水分研究国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
前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揭示陆面非降水性水分的复杂形成机制,加强对不
同气候区和下垫面非降水性水分的认知,建立专门的陆面非降水性水分观测系统,发展其在数值模式
中的参数化,以及制定陆面非降水性水分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鸿, 蔡迪花, 王鹤龄, 杨阳, 王润元, 张凯, 齐月, 赵福年, 陈斐, 岳平, 王兴, 姚玉璧, 雷俊, 魏星星
干旱气象    2023, 41 (2): 187-20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2-0187
摘要582)   HTML64327682)    PDF(pc) (17497KB)(940)    收藏

干旱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的重大气象灾害,对全球农业、生态、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等影响巨大而广泛。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深入了解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特征、旱灾强度、严重程度以及作物致灾的生理过程和机理等是提升农业干旱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水平、减轻和防御灾害损失、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合回顾了国内外不同程度的农业干旱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农作物形态、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探究了干旱影响特征及机制,围绕粮食生产如何有效应对农业干旱问题,评述了当前农业干旱监测的主要指标、方法、预警系统等,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干旱新特征,讨论了当前防旱减灾和农业干旱应对的现状,强调了适应与减缓并举的一系列干旱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对策及学科发展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陆面露水凝结预估模型研究进展及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展望
王兴, 张强, 王胜, 王帆
干旱气象    2021, 39 (1): 159-167.  
摘要299)      PDF(pc) (591KB)(1501)    收藏
露水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最底层,受大气、植被、土壤的共同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露水凝结模型所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统计回归模型、潜热通量模型、简化的云物理/能量平衡模型,凝练了当前因观测数据序列短造成的模型代表性不足、对不同下垫面露水形成物理机制分析不够透彻、对自然下垫面露水的有效模拟欠缺、干旱半干旱地区陆面模型的潜热通量关系不合理等造成的露水凝结模型的诸多问题,并指出未来需加深自然下垫面露水凝结机理及下垫面性质对露水凝结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需要发展适用于中国不同气候背景和下垫面的露水凝结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典型干旱区陆面模式模拟检验
王胜1,张强1,赵建华1,王兴2,徐燕3,白国强4
干旱气象   
5. 马铃薯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赵鸿,任丽雯,赵福年,齐月,蔡迪花,王春玲,陈斐,雷俊,王润元,王鹤龄,张凯,姚玉璧,王兴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4-0537
6. 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春玉米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任丽雯,王兴涛,丁文魁,杨华,王润元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5-0860
7. 贵州中南部2 次MCC 致洪暴雨的综合分析
杨忠明,吴哲红,王兴
干旱气象   
8. 2008 年和2011 年年初贵州低温雨凇分析
王兴菊,白慧,陈贞宏
干旱气象    2012, 30 (2): 237-243.  
摘要1288)      PDF(pc) (2501KB)(953)    收藏

2008 年1 月和2011 年1 月,贵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2 次灾害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冰冻灾害重等特点,对农业、交通、电力、通讯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严重。文中分析了2 次灾害的实况、可能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 ( 1) 2 次冰冻灾害都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 2) 欧亚1 月阻塞形势的异常发展和大气环流形势持续稳定; ( 3) 中亚、西亚低值系统活跃,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 印缅槽) 的大量暖湿空气向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明显偏北、面积偏大、强度偏强等是造成2008 年1 月贵州雨凇灾害的主要原因。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和欧亚阻塞异常偏强以及印缅槽出现持续的大量暖湿空气的向北输送是造成2011 年1 月贵州雨凇灾害的主要原因。但2011 年1 月副高偏弱,中亚、西亚低值系统活跃也不如2008 年1 月明显,所以低温雨雪冰冻强度和范围都小于2008 年1 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利用MODIS数据判识祁连山区积雪方法研究
王兴, 张强, 郭铌, 蔡迪花
J4    2007, 25 (2): 29-34.  
摘要1614)      PDF(pc) (403KB)(2137)    收藏

对祁连山区积雪、云和各种下垫面进行光谱分析,利用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的MODIS数据资料,在前人所做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归一化差值积雪指数NDSI(Normalized Diference Snow Index)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gng Spectroradiometer)的band 18和band 31的结合,采用逐步逼近法去除大部分云、盐湖、冰面、沙漠、戈壁等对积雪判识的干扰,从而判识出祁连山区积雪。由结果分析和检验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可以比较有效识别出祁连山区积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